|
青年组男单决赛 袁郡 摄 |
![]() |
激烈紧张的混双比赛 ■ 都市时报记者 杨海冬 |
![]() |
■ 都市时报实习记者 张阳
上周末,第二届“索牌·都市时报杯”羽毛球公开赛在张松涛羽毛球俱乐部云岭天骄馆举行了各个年龄段的总决赛,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随着东南亚男双组合苏谭治/阮福寿拿下最后一个青年组的男双冠军,4个组别的各项冠军全部出炉。持续近两个月的比赛也宣告圆满落幕。
尽管本次比赛出现了很多新鲜面孔,但打到总决赛,依然还是老将高手的天下。最终的冠军名单没有太多悬念,去年的冠军如杨春莉、刘亚宁仍然蝉联,大部分项目的冠军也都被热门选手获得。可谓是新手锻炼,老将如愿,皆大欢喜。
小学中学组
初生牛犊潜力无穷
作为一项志在打造成一个固定品牌的赛事,本次比赛共分为了小学组、中学组、青年组和中年组。经过前面两轮分站赛的筛选后,留下来参加总决赛的都是个中好手。不管是单打还是双打,青年还是中年,众选手都使出浑身解数,纷纷发挥出了最佳水平,比赛的观赏性完全不亚于职业比赛。
小学组和中学组的孩子们虽然由于年纪小,在比赛中没法将所学技术全部发挥,但他们在场上表现出的那股认真劲儿着实让人欣喜,再经过几年的磨炼,一定会打出一片天。看着这些球拍拿在小手里还很别扭的孩子们在场上一招一式的比划,以及赛后家长疼爱地给孩子擦着汗的温馨画面,一旁的观众也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青年组
热爱羽球不分国界
如果仅考虑比赛的观赏性,青年组的比赛无疑是最吸引人的。处于身体巅峰期的他们为观众们奉献了多场经典对决。其中男子单打半决赛的一场,由鲍春来在少体校时的队友朱海波迎战来自泰国的选手苏谭治,吸引了整座球馆的注意力。他们也的确不负众望,两人你来我往,不时上演着鱼跃救球、大力扣杀的精彩场面,最终朱海波更胜一筹,2:1战胜苏谭治进入决赛,并毫无悬念地拿下冠军。本次比赛拿到男单和混双两个冠军的朱海波赛后表示,通过羽毛球以球结友,一直打到老,是他打球的最大愿望。
获得双打冠军的跨国组合苏谭治/阮福寿也是赛场上的一大亮点,两人分别来自泰国和越南,尽管初次配对组合,但一点不见生疏。都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的他们汉语都十分流利,谈到羽毛球,30岁的阮福寿说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打球的次数在减少,但这项运动带给他的快乐依旧有增无减。女子方面,22岁的覃皓包揽了青年组女子的三个冠军,可谓本次比赛最大赢家。
中年组
羽球带来生活好心态
中年组的比赛强度相比青年组略有不足,但球场老将个个经验丰富,技巧运用地淋漓尽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体力的不足。在比赛竞技的同时,也很好地诠释了本次比赛想要表达的意义,即享受运动,强身健体,并使自己拥有良好的生活心态。中年组的刘亚宁继去年夺冠后再次蝉联男单冠军,他在赛后充满感慨地讲起了羽毛球带给他的变化:“通过朋友正式接触羽毛球时我已经31岁了,但是打球的这十几年的确改变了我很多。我丢掉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每周都打四次球,身体没任何问题,而且发自内心的热爱,让我的心态变得很好。”
一天的比赛下来,很多身兼单双打的选手都足足打了7、8场之多,但从他们脸上看不到丝毫的疲惫,有的只是因为热爱这项运动而散发出的无限活力。每个项目只有一个冠军,但每一个参赛的选手都是成功的,都是值得祝贺的。在比赛的过程中,他们收获的东西远远比一个结果、一个名次要多得多。
花絮
可爱的东南亚拉拉队
在场馆的观众席上,有一支特别显眼的拉拉队。她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外貌也带有异国风情。她们是来给两位来自东南亚的选手苏谭治和程志然加油助威的同乡好友,大部分来自泰国和老挝。
作为同在昆明留学的学生,同处异乡的他们十分团结,两位选手在场上奋力拼杀,下面的拉拉队热闹地鼓掌助威。不过有趣的是,因为苏谭治的成绩出色,比赛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有几个拉拉队员实在熬不住,窝在观众席美美地睡着了。
场上对手场下好友
尽管是面向整个云南省的比赛,但因为在昆明举办,所以大部分参赛选手都来自昆明。用越南选手阮福寿的话说:“全昆明的业余高手都在这了。”别看大家场下都是一起经常切磋球技、聊天吃饭的好朋友,但是一到了场上,立刻就“翻脸不认人”,打起来丝毫不留情。
但只要裁判宣布比赛结束,笑容就会出现在双方的脸上,不管输赢,场上尽兴地流汗,场下还是志同道合的球友。这样的良好气氛,也让本次比赛一直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进行
|